發布日期:2019-03-27 訪問次數:4662次
3月22日至24日,“全球視野中的中國治理”國際研討會開幕式在浙江大學成功舉行。本次研討會由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與Journal of Chinese Governance(JCG)編輯部聯合主辦。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JCG主編郁建興教授致開幕詞,公共管理學院兼任教授、JCG聯合主編郭蘇建總結并致閉幕詞。
政治科學Johan Skytte Prize獲得者,來自哈佛大學的Jane Mansbridge教授、紐約大學Adam Przeworski教授、歐洲大學學院Philippe Schmitter教授等,與杜伊斯堡-埃森大學Thomas Heberer教授,巴黎第八大學的Yves Sintomer教授、牛津大學博士候選人周蕓蕓,巴黎第十二大學的Emilie Frenkiel副教授,斯坦福大學全球安全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員Jaclyn A. Kerr博士,巴西利亞大學Debora Rezende de Almeida教授,杜伊斯堡-埃森大學的Thomas Heberer教授和Anna Shpakovskaya博士后研究員,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張長東副教授,復旦大學社會科學高級研究院王中原研究員,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余遜達教授,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何俊志教授,天津師范大學佟德志教授等高校20余位學者與會并作報告。
浙江大學郁建興教授和沈永東研究員在研討會上報告了與新加坡國立大學博士后黃飚合作撰寫的論文:“Representing the Public without Representatives: Digital Representation in the Public Service Delivery of China”。 他們發現,新興的數字技術有助于抑制傳統代表方式的局限性,能夠更加客觀地反映被代表群體的潛在需求,并幫助政府更好響應公民需求。在分析了中國公共服務領域的數字技術應用現狀后,他們提出“數字代表”的新概念,并總結了三種現有的“數字代表”方式:第一,通過客觀挖掘公民的服務需求,保證“代表”的準確性;第二,通過實時反映不斷變化的公民需求,消除了“代表”的時滯性;第三,利用數字技術可以準確地挖掘公眾的潛在需求。此外,他們也探討了使用數字技術表征公民需求的條件,并提出了在未來改進“數字代表”實踐方式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