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3-03-10 訪問次數:800次
“之前醫院做過的檢查,換了一家醫院,怎么又要重新做?”很多人看病時,都有過這樣的經歷。醫院間轉診、檢查標準不統一,患者重復檢查,不僅費用高、排隊久,還占用了醫療資源,增加看病的費用和時間。”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
全國政協委員、浙江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副院長雷群芳一直關注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她發現,浙江推行的“浙醫互認”,就打破了不同區域、不同醫院之間的“數據圍墻”,有效提高醫療資源利用效率,也改善了老百姓的就醫體驗。
今年全國兩會上,雷群芳提出進一步推動數字技術在醫療領域的深化應用的建議,希望將“浙醫互認”這一浙江經驗推向全國,把“醫療數據優勢”及時有效轉化為醫療科研、新藥研發、服務民生等生命健康事業發展優勢。
01 “浙醫互認”,精準瞄準痛點難點
醫學影像數據是疾病篩查和診治最主要的信息來源,但檢驗檢查結果不共享、難共認,是多年來醫療健康服務的難點痛點之一。
實現醫學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共享,既是數字化改革的重大應用,也是撬動公共服務優質共享的突破性抓手。推進醫學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共享,不僅能夠節約有限的醫療資源、縮短檢驗檢查等候時間,而且能減少醫療費用支出、提升就醫滿意度。但在實際操作中“落地難”,不同區域之間、不同醫院之間存在醫學檢查檢驗結果“不愿認”“不能認”“不敢認”等難題。
雷群芳注意到,因不同的醫院使用的醫學影像輔助診療系統是由不同的第三方公司開發的,導致同一個患者的影像數據在不同醫院使用醫學影像輔助診療系統分析時,診斷結果會有偏差。
幾年前,民盟浙江省委會就關注到醫學影像數據共享話題,并進行了系列調研,形成提案提交到省政協,引起了浙江省政府的重視。為回應民生關切,精準瞄準痛點和難點,浙江已在全省范圍內推動醫學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工作,解決“多頭檢查”“重復檢查”等問題。
潮新聞記者了解到,2021年,浙江省衛生健康委以數字化改革為契機,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充分利用全省檢驗檢查結果共享基礎,瞄準“檢驗檢查結果互認”這一小切口,打造上線“浙醫互認”重大應用。通過多部門政策協同保障,數字化助力互聯互通,精細化確定互認標準,在保障醫療質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對30天內同類醫學檢查檢驗結果經患者授權同意后予以互認,形成了科學的制度標準體系,助力打造“浙里健康”金名片。
02 醫學影像大數據,可進一步開發應用
作為民盟盟員和全國政協委員,今年雷群芳在參加全國兩會之前,特地到紹興市人民醫院等地進行了走訪調研。
“一些基層醫院,有先進的醫學儀器,檢查結果出具后,可以通過網絡會診,邀請上級醫院的專家幫助基層醫生更準確地確診病情,提高診療水平,也讓群眾在基層醫院可以享受省城的醫療,節約了患者的醫療成本。”在走訪中,雷群芳還掌握了一組數據:以紹興市為例,全市527.1萬人,2021年產生了680余萬條醫學影像數據。
浙江先行探索的經驗,能不能在全國推廣?如此龐大的醫學影像數據,能不能更好地開發應用?
“目前我國醫學影像大數據暫時停留在數據共享互認的初級階段,尚未進行深度開發利用。”雷群芳坦言,我國的“醫療數據優勢”未能及時有效轉化為醫療科研、新藥研發、服務民生等生命健康事業發展優勢。
為此她提出,要凝聚各方共識,建設醫學影像大數據藍海,“通過建立全國統一的醫學影像標準數據庫、省級影像數據存儲分中心,不斷匯集國家、省、市、縣、鄉鎮五級醫療影像數據,實現相關數據30年無損安全保管。”
另外,可以將影像大數據資源轉化為全民收益,對脫敏后的全國醫學影像大數據進行合理的深度應用開發,讓中國成為醫學影像“新技術、新理念、新觀點”的發源地。
“將醫療影像數據作為基礎信息源,開發更統一的輔助診療系統。”在深度協作方面,建議推動全域診療同質化。建設國家醫學影像數字化平臺,建立遠程影像醫療協作網絡,建設國家影像專科聯盟,形成省、市、縣、鄉四級統籌的影像分層診療“一盤棋”格局,讓基層從“病有所醫”到“病有良醫”轉變,普及數字影像跨院線上會診,解決當前一些基層醫療機構醫學影像“有設備、缺醫生”的矛盾,實現大病診療盡量不出縣的目標。
浙江引領改革風氣之先,在全國率先部署了關系全局、影響深遠、制勝未來的重大集成改革——數字化改革,釋放了社會躍遷新動能。全國干部教育培訓浙江大學基地、浙江大學繼續教育學院深入挖掘浙江數字化改革實踐成果,近年來面向全國舉辦一系列數字化改革培訓項目,不斷迭代升級培訓方案,形成了特色品牌。
(來源:潮新聞、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