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2022年高等繼續教育深化改革專題研修班圓滿落下帷幕。254位來自教育部直屬高校和各省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推薦高校的繼續教育負責人齊聚云端,參與這場盛大的專題研修。
培訓期間,連續舉辦2場學員論壇,來自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中山大學、華南師范大學、清華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中國石油大學(華東)、西安交通大學、北京開放大學(按發言順序排列)等10位繼續教育負責人圍繞繼續教育的定位、改革、發展等話題開啟教育培訓的一場高端對話。
高校繼續教育的功能定位?
如何構建新時代繼續教育核心競爭力?
資源協同、差異發展、開放共贏如何實現?
......
名家陣容,大咖交鋒
現將現場金句集錦整理奉上
帶你直擊業界最前沿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繼續教育學院黨總支書記、院長王雄
夯實“四方”服務定位--踐行聚焦國家重大戰略、對標“三農”發展需要、助力地方鄉村發展、履行農業大學使命;集成“四庫”資源建設一一專題課程庫、師資庫、教材庫、現場教學基地信息庫;構建“四專”發展平臺一-機構學院化、人員專職化、研究專業化、場地專用化;筑牢“三重”協同機制--“學院+基地·學院+分院·學院+教學點”。
中山大學繼續教育學院院長 楊元紅
打造一支政治強,自律嚴的高水平師資隊伍,讓“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的教師走進培訓課堂;布局幾個地域特色鮮明的培訓基地;建設一批學科優勢突出,滿足社會需求的精品課程,構建“通識+專題+實踐”課程體系;形成多元發展的培訓項目體系。
華南師范大學網絡教育學院副院長 武麗志
教材建設是國家事權,繼續教育尤其要重視教材建設!教學的本質是一種師生交互!融媒體教材更有利于發生“有指導的教學會談”,更有利于實現學習軌跡及學習成果記錄,更有利于支持知識生產!
清華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副院長 李森林
培訓教育既具有教育的社會公益性知識系統性和潛在養成性,也具有培訓的市場靈活性、問題導向性和短期針對性。作為服務產品,也具有服務產品的四大共性,即無形性、生產和消費的不可分割性、產品質量的不一致性以及產能的不可存儲性。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副校長 劉仁山
我們是人民的大學,我們要到人民需要的地方去。圍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打造一體兩翼”發展模式,不斷提升辦學效益質量,完善終身教育體系的辦學定位,明確聚焦發展模式、聚焦業務創新、聚焦院務治理的思路,從建設理念、實施路徑及組織保障來設計學校繼續教育事業發展的路線圖、構建繼續教育工作的譜系圖。
浙江大學繼續教育學院院長 劉繼榮
繼續教育最核心的資源是教師,校內和校外相結合的多元化師資,既要有理論型的師資,也要有實戰型的師資。我們要匯集高水平師資,打造更多的“金課”,擠掉“水課”。
復旦大學繼續教育學院院長 胡 波
根據國家戰略需求和人才發展需要,充分發揮復旦大學綜合性大學文理醫工學科優勢,協調學校相關部門和專業院系,開展學歷和非學歷繼續教育,成為社會、學校和師生協同發展、終身學習的橋梁。適應繼續教育發展需求,不斷優化辦學體制機制,加強隊伍建設和條件建設,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務能力。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教育發展中心黨委書記 馬國剛
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質量提升為根本,以特色發展為驅動。立足行業、服務山東、面向全國、走向世界,培養國家能源行業和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高素質人才,服務全民終身學習,辦值得信賴的繼續教育。
西安交通大學繼續教育學院黨委書記 李 勇
嚴格管理,控制規模,提升質量;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強學生大思政教育;胸懷國之大者,服務國家戰略需求;瞄準行業需求,聚焦行業領域;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積極開展國際絲路培訓;以自身網絡技術優勢,為學校教學科研提供服務保障支撐。
北京開放大學副校長 邵和平
繼續教育是終身教育體系最后一塊拼圖無論對于滿足受教育者的名校情結、紅色家國情懷,還是助力高校學科建設、推介高校科研成果、傳承先進文化、傳播大學精神,非學歷繼續教育都是方便快捷、不可或缺、無可替代的重要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