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3-11-01 訪問次數:2531次
“貴州正著力打造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產業,迫切需要建設一支與鄉村建設發展相協調,能夠引領一方、帶動一片的鄉村產業振興人才隊伍。”9月17日,在浙江大學華家池校區舉行的貴州省2023年鄉村振興帶頭人培育“頭雁”項目啟動儀式上,貴州省農業農村廳二級巡視員劉有明點明了培育目標。168名貴州“頭雁”將在浙江大學進行培育項目第一階段為期10天的課程學習。
鄉村,缺人!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貴州所說的需求是全國普遍現象。
2022年農業農村部、財政部聯合啟動了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培育“頭雁”項目,依托國內優質涉農高校,對基層一線發展勢頭好、帶動能力強、培養價值高的鄉村人才,進行為期一年的定制化、體驗式、孵化性培育。通過一個月的集中授課,一學期線上學習,一系列考察互訪,一名導師幫扶指導的“四個一”培育模式,實現“扶上馬、送一程”的培育目標,為我國的鄉村振興事業打造一支飛得高、飛得遠的“頭雁”隊伍。
頭雁“培育”與農民“培訓”有何不同?
農業農村部人力資源開發中心教育培訓處副處長顧鵬在啟動儀式上說,“頭雁”項目始于培訓,不止于培訓,突出一個“育”字,“不僅需要各省和培育機構抓課程學習,更要積極為學員提供配套政策和跟蹤服務,切實解決他們遇到的實際問題。”
顧鵬介紹說,2022年,全國共有包括浙江大學在內的42所優質高校參與了“頭雁”項目,共計培養17800名學員。一大批頭雁們打開了思路,拓寬了視野,有的重新創立了自己的品牌,有的獲得了金融機構融資,有的和同學們結成了發展聯盟,抱團闖市場。
貴州,聚焦!
貴州省對“頭雁”培育工作高度重視,去年就做出了很多有益嘗試。比如遴選學員有側重,對接發達地區的優勢產業選派學員。同時,出臺各項配套政策,強化農業經營主體信貸支撐,全力支持“頭雁”項目產業發展。
在培育主題上,貴州一直堅持需求導向、問題導向。
貴州是茶產業發展大省,全省300多萬農民以茶為生、因茶致富。“貴州綠茶”、“都勻毛尖”、“湄潭翠芽”、“綠寶石”、“遵義紅”、“雷山銀球茶”等一批茶葉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不斷擴大。2022年4月,農業農村部出臺《推進貴州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發展實施方案》,其中就包括推動貴州茶產業建成超300億元產業集群。
去年貴州“頭雁”在浙大的培育就聚焦茶產業,量身打造了全國首批茶產業的特色專題班,向茶產業高質量發展走在全國前列的浙江取經。
“我們在之前茶產業的發展中,創新性不足、同質化競爭嚴重、缺乏科技融入、品牌建設缺失、標準化缺失等均是我們與浙江茶產業的差距。浙大設置的從種到產再到銷的課程,系統、完整地給我們做了一次知識洗禮。”去年貴州“頭雁”班的太升茶葉專營市場負責人蒲馮春說。
“我是一名返鄉創業者,也是一名傳承三代的苗族茶人,一直致力于帶領村民推動腳堯村茶產業的轉型升級,努力推廣‘雷山銀球茶’這一雷山縣地標產品。”今年貴州“頭雁”班的學員代表楊勝明說,希望能帶著問題來,裝滿答案歸。
浙大,用心!
浙江大學繼續教育學院院長、全國干部教育培訓浙江大學基地副主任劉繼榮介紹說,今年的培育主題不僅聚焦茶產業,還包括村級集體經濟和現代山地農機兩個班次,有針對性地解決貴州“頭雁”現實問題。
用心、有效,這是浙江大學承接各省“頭雁”培育一直堅持的初心。
“導師與學員之間需要實現有‘粘性’的互動,切實幫助‘頭雁’學員解決發展過程中遇到的痛點、難點、堵點問題,提升幫扶實效。”劉繼榮在16日舉行的貴州省2023年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培育“頭雁”項目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專題班導師見面會上如是強調。
如何實現有“粘性”的互動?導師見面會是一個載體,導師與各組成員分組交流,了解學員產業信息,收集學員問題,保障在后期培育期間可以有針對性地提供解決方案。
這種“粘性”的提升,還在于培育后的跟蹤服務指導。去年底,貴州省“頭雁”浙大班總導師,浙江大學茶葉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浙江大學湄潭茶葉研究院院長王岳飛就帶領導師團來到貴州,在“頭雁”學員廠里、茶園里開起了“茶話會”。
他們在湄潭縣的歐標抹茶基地,交流如何打造標準化抹茶基地、茶青運輸、抹茶加工;在永興鎮萬畝茶海景區,交流茶旅融合、品種改良、茶園機械化;針對學員們提出烏撒烤茶的工藝難點和烤茶文化挖掘、古樹茶的營銷和品牌運營、如何做好抖音直播等問題進行一一解答。
“今年我們仍將發揮導師團隊與導師專長優勢,努力為每一位學員提供‘線上線下幫扶、成果應用指導與典型挖掘、案例分享’等服務。”浙江大學茶葉研究所裝備中心主任、中國茶葉學會茶機專業委員會委員蘇中強代表導師說道。
(來源:浙江大學繼續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