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5-04-09 訪問次數:50次
2025年3月20日至23日,浙江大學“頭雁”導師邵科、福建省農科院魏秀清研究員、杭州光禾作用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曉、杭州銀石文化公司負責人葉永杰、浙江大學繼續教育學院華東三區培訓部項目主任金春林等老師組成“頭雁”導師團奔赴福建省寧德市與龍巖市,開啟了一場意義非凡的“頭雁”項目跟蹤服務之旅。此次行動肩負著扎實推進福建省2024年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頭雁”培育項目跟蹤服務工作、提升“頭雁”培育實效性的重任,意在為當地鄉村產業振興注入強勁的智慧動力。
行程緊湊,調研深入
岳向榮與盧彬陽的迦藍農業專業合作社和王海貿易有限公司專注于紫菜海帶等海產品的電商銷售與供應鏈服務。導師團建議他們創新產品形態,推出海產品肉松等新穎形式,滿足消費者對新鮮感的追求。進一步改善海產品口感,提升產品品質。此外,借助餐飲店鋪的消費場景,打造餐飲驅動模式,提升產品附加值,助力當地海產品走向更廣闊的市場。
吳海燕的福緣富茶葉有限公司和溫進華的壽寧云嶺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分別聚焦茶葉加工銷售與高山蔬菜、糧食種植。導師團強調,壽寧作為中國天然氧吧、中國長壽之鄉,擁有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企業應充分利用這一優勢,吸引大中型企業認養茶葉生態基地,開展個性化定制服務,實現深度產銷對接,提升產品附加值。蔬菜種植方面,選擇特色品種,錯峰生產,以差異化策略開拓市場。
李鉅祥的客家龍泉生態家庭農場以檸檬種植和銷售為主業。導師團為其指明兩條發展路徑:一是借助電商平臺,突破地域限制,將檸檬推向全國市場。同時,在龍巖市區建立中轉倉庫,降低快遞成本。二是引入美術生寫生班,打造美術工作室,讓游客在體驗土樓文化的同時,帶動檸檬等農產品銷售,實現產業多元融合發展。
王宗探的高南塘家庭農場主營梨的種植和銷售。導師團建議加強自媒體建設,通過講述梨背后的故事,提升產品文化價值。在產區基地建立采摘休憩區,為游客提供沉浸式采摘體驗,增加產品附加值,讓游客在享受自然之美的同時,也能為農場帶來更多的經濟收益。
鐘海洋的得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涵蓋百香果種苗、種植、銷售全產業鏈。導師團提出,加強與農科院合作,研發培育優良品種,提升產品競爭力。創新百香果鮮果營銷方式,推出組合式禮盒裝,吸引更多消費者。利用靠近紅色景區的優勢,建立產地研學游項目,吸引游客觀摩打卡,提高綜合效益。此外,尋求與其他公司合作,加工百香果產品,拓展銷售渠道。
沈樹朝的豐盈農場以水果種植和銷售為主。導師團為其規劃了多條發展線路:建設水土流失治理科普教育館,發揮教育功能。爭取黨委、政府支持,建立黨校教育基地和學生課外輔導基地,通過研學教育實現農文旅融合發展。優化種植結構,引入優質柑橘品種。加強自媒體傳播,提升農場知名度。總結梳理農場經驗,塑造品牌形象。與農科院專家合作,建立院士(教授)工作站,推動產學研合作,賦能農場發展。
林耀妹一家的捷圣山蘇蔬菜專業合作社,專注于蔬菜種植與銷售。導師團建議利用視頻號等自媒體平臺,擴大優質產品影響力。開展優質客戶產地探訪游,通過自助小火鍋等方式,增強客戶對蔬菜品質的信心。尋求與浙江、上海等地渠道合作,拓展銷售市場。培養農二代在信息化應用方面的能力,為農場可持續發展注入新活力。
成果豐碩,未來可期
此次浙江大學“頭雁”導師團赴福建跟蹤服務活動成果斐然。導師們深入田間地頭、生產一線,為“頭雁”學員企業“把脈問診”,開出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良方”。這些建議不僅為學員企業指明了發展方向,也為福建省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動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頭雁”項目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未來,浙江大學將持續關注福建省“頭雁”項目發展,加強與福建省農業農村廳等部門的溝通協作,持續開展跟蹤服務活動。同時,充分發揮高校科研優勢,推動更多農業科技成果在福建鄉村落地轉化,助力鄉村產業振興。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福建省鄉村產業振興之路將越走越寬廣,鄉村振興的美好畫卷將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