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的9月17日22時30分,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已經入夜,而西區教學樓的一間教室里的一堂通識課才剛剛開始。
這堂名為“吉薩金字塔:技術、考古與歷史”(The Pyramids of Giza: Technology, Archaeology, History)的課程,有地球兩端的浙江大學和哈佛大學的學生通過在線網絡同步上課。
穿越時空的一堂考古課
課程的中方負責教師、浙江大學文化遺產研究院李志榮副教授介紹,課程中師生們將通過虛擬現實(VR)技術,“前往”考古發掘現場。
到時候,學生們可通過頭戴式VR交互設備,進入一個奇妙的課堂場景——中美學生共同穿越時空,相遇在尼羅河畔,沉浸在哈佛數字化重建的二十世紀初吉薩金字塔及其周圍真實感的考古環境中。據介紹,地球兩端的學生同時進入一個虛擬課堂,聽哈佛教授講埃及考古的研究成果,這樣的教學模式創新對哈佛來說也是第一次。
目前選修這門哈佛大學引進課程的學生有20人,涵蓋本碩博,除了考古學、文博等專業外,還有來自建筑學、計算機、管理學、旅游學、地質工程、遙感與地理信息等專業。李志榮介紹,為更好參與課程,選課要求選修者英語水平達到雅思6分或相同水平,同時希望學生能夠在浙大專業分布廣泛。
“埃及考古課程,沒有深厚的古埃及田野資料積累和長期深入研究是開不起來的。目前國內高校目前尚未見開設,浙大引進哈佛課程,可促進浙大推行的全文明素質教育。”李志榮說。
浙大信息技術中心教學支持部張宇燕老師和她的團隊承擔了本次哈佛課程的技術支持,據張宇燕介紹,接下來課程因為時差和VR技術的特點,將突破傳統課程的時空概念,允許上課師生在各自方便的空間(家中、寢室)中加入哈佛大學的虛擬教室。
旅游管理專業博三的田焯瑋說,與大洋彼岸哈佛大學學生實時上課,本身就很有趣。課程里Peter教授,不僅講授金字塔中發現了什么,更講到考古挖掘過程中需要的態度。這門課將用到VR頭盔,非常給力,相信會帶來新的課程視野和體驗。
計算機專業的徐梓軒告訴記者,一般看來,我上這門課有很大的學科跨度,但事實上接受這樣的學科交叉熏陶和,對我本人的計算機視覺研究很有裨益,課程學習也是我思考數字化與考古的過程。
VR考古課程,在哈佛也是首次
這門VR埃及考古課,聚焦距今4500年前建成的吉薩金字塔、獅身人面像、墓葬等文物,并通過古埃及歷史、藝術和考古的角度進行理解。教學形式包括講座、學生演講和虛擬考察,學生還將有機會為吉薩金字塔項目的3D建模工作做出自己的貢獻。眾所周知,VR課程在考古學課程中的應用需要嚴格學術標準的大量3D素材資源支持。哈佛大學在45年吉薩考古發掘、18年文物數字化實踐以及多年3D考古學授課實踐的基礎上,整合各方力量打造的VR課程,屬于世界領先水平。
這次的VR考古課“吉薩金字塔:技術、考古與歷史”是基于哈佛大學近半個世紀吉薩金字塔考古項目宏厚資料積累和近20年數字化整理研究的成果。
1902至1947年,該校和波士頓美術館聯合考古隊在埃及開展了近半個世紀的考古工作。2000年波士頓美術館啟動了第一期吉薩項目,負責人為當時在波士頓美術館任職的Peter Der Manuelian教授。10年后,項目組完成了吉薩考古資料的數字化與網絡共享平臺,共涵蓋了十萬余條照片、圖片、日記、圖書資料。
2010年Manuelian教授入職哈佛大學,這項工作又有了新的內涵。在建立了幾乎整個吉薩遺址的三維模型后,Manuelian教授在哈佛環幕立體教室講授了“吉薩金字塔:技術、考古與歷史”這門課,并成為了炙手可熱的選修課。基于大量吉薩遺址3D素材的課程,今年秋天首次升級成為VR教學課程。
浙江大學也將建設自己的VR課程
作為浙江大學實施世界頂尖大學戰略合作計劃的具體案例,如何讓中美兩地高校大學生同上一堂課,各方都做了很多的努力。浙江大學的研究生院、人文學院、信息技術中心就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了有關課程論證、申報、技術測試的大量工作,確保了課程能夠在9月17日順利開講。
“通過課程合作,推進兩校在藝術與考古學科的伙伴關系,貴在學習哈佛大學在課程管理、教學、技術支持方面的先進經驗。”作為兩校課程積極合作的牽線人,正在哈佛大學近東語言與文化學院訪問學習的浙江大學文化遺產研究院副教授刁常宇表示,哈佛課程的引入,既是將浙大原文物數字化課程的視野從中國考古擴展到世界考古,又將為浙大創立自己的VR課程積累經驗。
事實上,新引進的哈佛VR課程,其定位與文化遺產研究院李志榮、刁常宇主持的浙江大學課程“3D數字技術在田野考古中的應用與方法論研究”非常相似。浙江大學研究生院研究生培養處副處長王曉瑩說,雙方都在課程中講授考古學基本知識與方法、講授3D技術在考古領域的應用、關注交叉學科的方法論探討與通識教育。各自的特色在于哈佛大學的課程集中于吉薩金字塔及周邊墓葬遺址的考古研究,而浙江大學課程關注以石窟寺、古建筑為主的中國古代遺址數字化考古調查與研究。
浙江大學文化遺產研究院院長曹錦炎表示,近年來研究院的文物數字化團隊在壁畫(石窟、寺觀建筑壁畫和墓葬壁畫)、石窟寺和考古大遺址、大型木構建筑等方面積累了大量文物數字化資源,為浙大建設自己的VR課程儲備了充足的3D素材。
李志榮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這一輪與哈佛同步的VR考古課程的周期為三年,希望在合作中積累經驗,能夠盡快設計建立浙大原創的VR課程。”浙大研究生院已經通過專家論證,擬近期在紫金港西區建設面向VR教學的先進教學空間。“隨著浙江大學基于文物數字化資源的VR課程建設的深入,我們希望能夠把目前進行的最新的數字化考古調查案例通過同樣的形式走進哈佛課堂。”